《梦中的心跳私语fullversion》
中新网惠州8月5日电 (孙秋霞 余素桥)近日,惠州惠东县持续遭遇强降雨,地质灾害防御形势严峻复杂。8月4日13时左右,惠东县平山街道百丘田社区一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。由于防御措施到位,10名在滑坡区域附近的群众被安全转移。
4日11时许,巡查人员发现百丘田社区朱观喜广场后山出现大量山水倾泻。“这么大的山水往下涌,可能会导致山体滑坡。”平山街道百丘田社区党委书记陈捷文介绍,发现险情后,他们第一时间上报给镇三防指挥部。
随后,平山街道迅速启动应急预案,统筹调度应急抢险队伍、社区干部及消防救援力量奔赴现场,同步开展危险区域警戒线设置、道路封锁工作,逐户劝导周边居民撤离,并及时将6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。
4日13时左右,百丘田社区朱观喜广场后山突然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,大量泥石在山水的夹带下倾流而下。由于转移及时、管控严密,最终实现人员“零伤亡”。
据了解,山体滑坡发生前,有4名人员接到转移通知,准备前往离滑坡区域较远的安全地带,但由于河水暴涨,路道被淹,一度被困。平山街道迅速联系当地消防大队。消防人员与当地干部一起,绕过山体滑坡地带,用橡皮艇将4名被困人员全部转移出来。(完)
【编辑:李润泽】
在建筑格局上,牛河梁遗址中被苏秉琦称为“海内孤本”的“坛庙冢”,也与传统城市规划有着诸般相似。首先,“坛庙冢”的布局明显有一条南北中轴线,而且庙在北、坛在南,这种“北庙南坛”的设置直到明清时期都一直保持不变。其次,“坛庙冢”的存在如同明清时期北京城天坛、太庙与明十三陵一般,无不显示着敬天法祖的意识与文化。最后,牛河梁的祭坛不同于东山嘴等其他遗址,坛基起三层,在形制上与明清北京天坛的圜丘坛极其相似。1992年郑孝燮、于倬云、朱希元三位古建筑专家在看到这座坛就曾感慨,此前所知古建筑起三台的最早实例是燕下都,现在看来要提早两千多年了。不久,于倬云在一篇论述北京故宫建筑制度的文章中,更是称牛河梁这座圆坛的作法,是中国古建筑三台的“鼻祖”。《梦中的心跳私语fullversion》 老牌“明星”遗址良渚古城和牛河梁遗址的发掘至今仍在持续。近期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中,牛河梁遗址又公布了新的成果。在考古学上,牛河梁遗址的重要意义在于,它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论的证据之一,颠覆了中原文化大一统的传统观念。由此证明,中华文明并非从始至终都是中原主导,5000多年前各地区分别迈入了文明时代。在文化交流与融合进程中,中原文明逐步形成并扩大领先优势,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导,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,“多元一体”至今仍是核心框架。